竹柔網

相信什麼

很久以前我和一個同學有過一場辯論,關於決定人未來(或者現在)的重要因素是內在原因還是外在因素。至於我當時的論點我已經忘記了,不過我或多或少一直有一種“人定勝天”的傾向,所以那個時候我肯定是認為人自身內在的因素控制著我們的未來。那個時候我還沒有像現在一樣熟讀物種起源,也沒有過分崇拜達爾文,也還沒有經過dawkins自私基因的洗禮。不過我很清楚的看見了我父母留在我身上的痕跡,一些我無意識形成的習慣,我不假思索容易偏向的方向。(不過,這些習慣也是有可能作為小孩的我觀察父母,聽他們談話習來,不過為什麼有些我媽的習慣我很想學過來,卻還是沒辦法,反而養成了好多被我媽鄙視的我爸的惡習?)

我認為我自己沒有信仰,也很難相信什麼,每個言論,每個理論(當然科學的存在本就不是讓人盲目去相信)。不過,鑑於人的大腦總是需要那麼一個pattern,我們的每個判斷,做的決定都是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綜合過去的pattern,甚至篡改接受的信息而做出的。所以我認為我自己的每個概念,每個對人的判定,每個人在我心裡的形象都是不可信的。然而,如果我不遵守這個潛意識選手的規則,我的大腦無法實現它渴求的平衡,無法達到滿足,所以我應該總是處在不安與混亂的沼澤中。可是我們的大腦,如達爾文預示的一般,擁有強大的適應能力,為了平衡我這深刻的自我否定,我的hippocampus比較小,從hippocampus衍生出來到達皮層外部的聯繫線路也比常人少。簡單來說,我的意識對於記憶的接觸比常人要困難,表現為我幾乎很少記得兩個月以上的事件,除非那些事件經過重複,或者擁有強烈的情感印記而形成更深刻的聯繫和更豐富的支路,否則它們對我的意識來說都是不可觸及的。至於對我的非意識而言它們是否依然起到形成認知pattern的決定作用我還不知道,不過我隱約感覺這種判定在減少。因為即使是直覺,我也越來越少有體會。

鑑於現代心理學,認知學對弗洛伊德的否定,大多數人都認定所有弗洛伊德的論點都是錯的。不過從進化論的角度看,關於潛意識的存在是不可否定的,所有人都體會過潛意識,只是看你選擇怎麼看它。有些人可能選擇更科學的角度去看那些剎那閃現的念頭是來自潛意識自主處理信息得出的反應;有些人可能更直覺的覺得那是來自別的力量的影響。我無法證明也無意說明哪個更正確,因為,我說了,我的意識都是不可信的。關於這點,去年12月開始,一篇被吵得沸沸揚揚的論文掀開了一場學術界隆重的辯論,更是被媒體大肆宣揚:科學家證明了,我們沒有自由意志(free-will)。不出所料的是出現在媒體的2頁篇幅(對在線媒體來說算長篇了)裡並沒有提到這個概念所包含的不確定因素以及原本論文後面註釋寫到實驗體僅僅追蹤了一年,後續結果也不一定正確,有待繼續實驗分析。而事件過後那些枯燥繁瑣的各實驗所發表的短則長達數十頁的簡要摘論進行的辯論則被媒體徹底忽略。 不過大多數人只需要知道一句話:我們沒有自由意志。但是這意味著什麼?代表著什麼?為什麼這樣說?憑什麼這樣說?我給不出這個論點的正確與否,沒有結論,畢竟科學發展了這麼多年,我們對自己大腦的認識還不如我們對外太空的星星掌握得多。

再回到前面關於潛意識的話題,什麼可以劃歸到潛意識的範疇?目前我支持的說法包括,所有感官信息處理,自主信息接收,分析,處理,並且可以做出快速的反應,其實就是一切不在我們意識狀態下發生的事情。比如你在嘈雜的擁擠的公交車上和朋友聊天,你的意識中只有此刻正在進行著的談話,你周圍的談話都不會進入你的意識,然而,如果突然有個人談到了你的名字,並且聲音大到你能聽見,你會立刻注意到,那是因為潛意識在隨時過濾著周圍的信息。這是多麼方便的功能?我們的大腦可以在我們的包袱以外處理各種信息,並且在有危險和需要我們注意的時候提醒我們,這對進化來說真是可喜可賀的大絕招!然而,這種快速,自主的反應必然要以正確性為代價。比如你在深山老林裡探險,天色已晚,你屏住呼吸慢步前行,突然,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引得你腎上腺素飆升,心跳不止,你的潛意識激發了恐懼的感官,然而你靜止一會兒發現,那不過是一陣風。不過,總的來說,這種錯誤並不是巨大的損失,也沒有更嚴重的後果。看起來,似乎我們的潛意識是可信的?

我最喜歡引用的一個實驗是Robert Rosenthal和Lenore Jacobson做的關於自我補全預測(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調查。(Pygmalion effect 皮革馬利翁效應)在調查開始階段,研究員讓一個班上的學生做了一套假的智力測試,然後告訴老師一些小孩表現較好,另一些則差一些。這些所謂的“bloomer”則是完全隨機選擇的並沒有根據智力評斷,經過一個學期,研究員再讓這些學生做了一套真正的智力測試題,那些被暗示為“bloomer”的小孩取得了相對較高的評分。這個例子裡,潛意識的作用是雙向的。對老師來說,她儘量對待所有的小孩都平均關注,然而學期的錄像表明老師下意識的對那些Bloomer表示了更多的關注,給予了更仔細的回覆;對學生來說,老師給的期待被潛意識認作肯定的表現,自我認定值高,潛意識的就表現得更好。(至於我對智力測驗的強烈反對將暫不在此討論)由此可見,第一印象是什麼?就是我們潛意識將對象劃分到各個stereotype裡的過程。劃分的過程是不自主的,有人說這是天性,是進化要求的一種生存優勢,然而我們的潛意識並不會進行判斷,只要發現了一種pattern,就會不由自主的篡改後期陸續輸入我們意識的信息使我們相信那些基於stereotype的判斷(zimmerman case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所有人都有stereotype,但是這些stereotype具體是什麼則是我們可以自行判斷的,雖然潛意識發生在我們自我控制以外,卻也並非不是完全不可控的。具體就下次再說。

我們大腦接受的信息都是經過篩選的,篩選機制是什麼則是因人而異,還是那句老話,我們只看見我們想要看見的東西。所以,我們該相信的什麼?